期刊ING主营:论文代发、论文查重、专著出书,since 2008.
学术期刊 期刊论文 期刊常识 我要投稿

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

【作    者】 赵利洋
【出    处】 《新闻文化建设》2020年第01期
【标    签】 融媒体  电视  民生新闻  新闻文化  新闻传播  文化传播 
【来    源】 期刊论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作者不愿意公开,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提    示】 本站为《新闻文化建设》杂志社正规代理组稿员,诚信可靠;如果您也想把论文投稿《新闻文化建设》,请联系我们!

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

赵利洋

摘要:在媒介融合发展大行其道的新时代,电视民生新闻陷入困顿,其传统文化传播路径越来越窄,这也说明了民生新闻的媒介迁移发展已经面临多重困境。如果电视民生新闻不能快速转型,不能努力适应媒介融合新潮流,他们可能将难以为继,无法实现自身转型持续发展。文章中主要探讨了媒介融合对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并结合某电视台实际民生新闻栏目深度研究了它的媒介融合方法与未来文化传播发展路径。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转型;发展趋势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转型是必然的,因为在媒介融合发展时代,更多受众已经能够直接参与到报道重要社会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行为活动中,这种转变是相当巨大的,也是已经为前人所预测到的(斯坦利·巴兰在“美国公共新闻”理论中谈到这一点)。实际上,这一理论也已经为国内电视民生新闻未来发展转型指明了方向,如果传统电视民生新闻不能实现传播方式转型,那它必然会陷入发展怪圈,难以走出传统窠臼,无法适应媒体融合大背景,导致无人问津。所以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还需要找到自己真正的求生之路,积极拓展文化传播路径。

一、媒介融合对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作用分析

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担负了较大的社会责任,它是民生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体平台,它更加关注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强化了电视媒体的教化职能,再者它追求将民生内容逐渐转向为民生视角,这些特征是能够匹配当前的媒介融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电视民生新闻的存在意味着普通民众始终具有话语权,所以在媒介融合新时代发展进程中也特别追求电视媒介话语权的平民化调整,确保所传播资源与传播权力逐渐转化为社会公共资源。正如传媒学者麦奎尔所言“传播是基本的权力,它应该建立在拥有与实践的基础之上,追求平等多元。特别是针对某些既有结构的弱势者其权力必须受到尊重,如此才能让更多平民得以参与到媒介运作活动中。[1]

客观讲,在新媒介竞争环境中,电视民生新闻所迎来的机遇与挑战众多,因为新媒介的的自媒体功能属性让许多由基层民众扮演的“草根记者”走到台前,利用自己所收集的新闻线索、新闻内容进行新闻放送,传达新闻信息内容。当然,这种民众“草根记者”所传递的民生新闻内容其质量往往是参差不齐的。

在这里,媒介融合的作用就是追求将相对复杂的信息简单化,做到去伪存真、去劣存优,更多结合电视民生新闻媒体的传播特征、传播优势实现对民生新闻信息来源的有效丰富,进而改良传播模式,这也是电视民生新闻在未来转型发展所需要面临的挑战[2]

二、电视民生新闻媒介融合转型发展的案例分析

(一)某X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基本概况

某X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是某城市都市电视台所开设的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自2006年开播以来,该节目的市民口碑较好,收视率较高,已经成为了城市都市频道的主打民生栏目。该节目的主办宗旨就是“新闻为人民服务、新闻从XX(城市名称)说起”,栏目立足于关注城市本土民生新闻,同时兼顾省内各个城市地区民生发展动态。目前该节目作为一档日播型新闻栏目在每周一至周日的下午18点30分开始直播到19点30分,节目时长为60分钟。其中每周日为特别节目——纪实类新闻专栏[3]

整个节目风格强调对民生事件的报道与体系构建,强调法律意识,深度挖掘新闻价值内容。它并非是一味追求奇闻异事,而是希望令新闻报道能够回归到常态化生活中,这也是该民生电视新闻的基本特色,追求小民生的同时积极转型探讨大民生。

(二)媒介融合对某X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影响分析

在媒介融合新时代,网络媒体中信息传播海量、自由、迅速、互动性强,它将各个年龄段受众群体都吸引于新平台上,使媒介竞争挑战日趋激烈。实际上,网络媒体相比于电视媒体在受众争夺上占据了上风,对X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影响很大。

首先,网络媒体就为媒体大众提供了一个相对更为自由、广阔、低门槛的直播空间平台,这里的话语平台是公平的,特别是普通民众能够在网络媒体的民生新闻中满足自身的发声欲望。所以就某X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现状来看,近3年来其收视率是呈现阶梯式下滑发展趋势的,节目受众的年龄层次逐渐上升,其中60岁以上的视听受众收视率增长到67%左右,而40岁以下的视听受众收视率下降到32.7%。可以见到,互联网媒介融合大背景下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发展陷入尴尬局面,受众分流与受众老龄化问题严重,它无法有效吸引年轻受众目光,收视率更面临断层危机,甚至节目本身存在被淘汰风险。究其原因,40岁甚至50岁以下的中青年一代更加偏向于网络应用,他们已经适应了媒介融合发展时代背景,在运用各种网络元素拉近年轻受众这一块相比于传统电视新闻模式优势过大,基本无法相提并论[4]

再一点,目前人们所使用的通讯设备发展进步神速,例如智能手机不但拥有传统手机拍摄功能,还能通过各种社交软件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沟通,非常方便。在新闻内容制作过程中,就使用到了非专业新闻制作人员所提供的各种图片和视频画面素材,确保节目内容与角度更加丰富,为节目实现媒介融合创造前提条件[5]

(三)某X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媒介融合途径

某X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为有效发展革新,迎合新信息化时代发展节奏,在媒介融合发展方面不遗余力,希望借助传统媒介平台基础正常转化自身发展竞争关系,逐步构建了合作共赢的融合发展新模式。而在媒介融合的发展大背景下,该民生节目也对节目的制作与传播过程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调整整合,建立了一套符合节目播出要求的媒介融合发展途径。大体来说,该节目已经实现了城市公交移动平台、手机智能客户端的同步直播。如果错过直播,观众也能登陆官方网站观看回播,查询错过的节目录像内容。而与此同时节目专栏也配置了网络广播电台,将往期完整版节目全部放上网络、新媒体平台等等,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APP等等。为观众提供了多种即时参与节目互动的选择。可以说,某X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所实现的媒介融合发展共享机制是非常全面的,它彻底颠覆了自身之前所扮演的传统电视节目角色,在媒介融合方面适应性较强,以下主要探讨了它在广播电台、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以及手机台上的媒介融合表现[6]

1.网络广播电台的媒介融合发展路径

网络广播电台是X民生电视新闻栏目媒介融合的第一战场,它整合了网络传播渠道与传统大众媒体传播内容,希望体现栏目积极面向网络媒体靠拢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讲,受众是可以通过网络广播电台收看频道直播内容的,且它与电视直播同步,同时也具备每期完整版节目的回看功能,甚至将每期节目中的每个新闻要点内容拆分成若干条独立视频按顺序播放给受众,以便于网民根据新闻标题自由点击观看选择感兴趣的单条新闻内容。这种媒介融合是符合当代网络传播的碎片化发展特征的。实际上,网络广播电台的建立是提高了媒介大众的黏着度的,它所提供的传播方式更加方便自由,新闻推送也更加快速,可为观众随时随地提供新闻播报内容,相比于传统电视观看节目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在广播网络电台中,传媒受众也能成为参与者与传播者[7]

2.官方微博的媒介融合发展路径

X民生电视新闻栏目拥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微博的建设宗旨也与电视节目一致,都是为民服务,所以微博每天都会发布城市民生新闻信息,确保受众能够参与进来并点击观看评论,非常方便。客观讲,官方微博所呈现的就是电视节目的文字图片形式,同时它也会将节目剪辑为片段放在微博中播放供受众反复观看。每天下午直播之前,微博编辑都会在微博上更新今日即将播放节目的亮点新闻和预告宣传,实现电视直播与网络媒体平台的互动。当然,利用官方微博的互动优势功能,该栏目节目也开通了频道网络互动功能,希望通过微博转发、评论与网民互动等等形式再次增加受众黏着度,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参与其中,有效弥补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受众群体断档问题,即查缺补漏受众空位[8]

目前栏目的官方微博活跃度是相当之高的,微博平台开通以来节目的粉丝数量已经达到20万以上,这也意味着节目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根据网友对微博消息的反馈结果来看,该节目的媒介融合度相当良好,甚至通过官方微博已经建起了一道社交网络,体现出了栏目较为强劲的生命力与媒介融合发展势头。目前官方微博的粉丝忠诚度相对偏高,稳定度表现也相对良好。比如它的节点式传播模式就是微博传播的一大亮点,官方微博平台上的每一位粉丝都能成为新闻信息的扩散者,这是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粉丝资源优势,所以节点式微博传播形式表现具体,能够聚合大量粉丝传播力量,提高信息发布传播力度,为微博媒介融合发展提供巨大空间。从侧面也客观反映出栏目官方微博在近年来的发展成熟度已经相当之高,它逐渐构建了一套成熟的媒体官博,它将民生新闻发声机会完全交给普通民众,体现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性,同时对新媒体的互动性优化也非常有利[9]

3.官方微信的媒介融合发展路径

某X民生电视新闻节目是具有官方微信平台的,它与微博平台形成联动,如图1。
 
图1 某X民生电视节目的微信、微博、电视媒介融合平台机制

图 1 某X民生电视节目的微信、微博、电视媒介融合平台机制


官方微信平台是代表新媒体平台某X民生电视节目进行联动的,它的每日直播内容以晨间和晚间新闻节目为主,可实现对视频内容的二次编辑,也能呈现15s短新闻板块,匹配微信平台新闻视频传播属性[10]

举例来说,某X民生电视节目的官方微信平台在一年一度的花博会上就制作了“我家门口的花博会”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希望拉近花博会与市民之间距离,并以官方微信平台功能应用为契机,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微信服务团队,主要在平台每天播报民生新闻内容,从会展现场发回最新消息与受众互动。在新闻播报过程中,它也以“微信服务生”主视角展开报道,试图打破新媒体报道形式重新打造“新媒体制造”标签,迎合普通受众口味定位节目内容,同时处处体现官方微信播报新闻的易用性,同时体现媒介融合报道强大功能。总体而言,官方微信借助互联网在新闻传播速度方面更快,它也很好地利用到了碎片化信息源,在对信息的选择方面自由度较高,可通过手机、移动智能终端、平板电脑等等实现一系列的新闻传播过程。目前节目还专门新增了微博、微信联动活动,即“传递笑脸照片”建立参与渠道,明显增加年轻受众参与活动比例,扩展传播渠道,通过新媒体转发、分享方法增加信息传播量[11]

4.手机台的媒介融合发展路径

结合移动智能终端——手机建立媒介融合新平台,打造X民生电视节目专属APP,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更广泛、更轻松随意的媒介融合过程,让X民生电视节目在受众生活中无处不在。目前,在X民生电视栏目的手机台上专门设计了视频点播台,将每天的热点新闻汇总到平台上由受众选择,且每天、每周、每月统计点击量,给出视频点播量排名,通过这一数据反馈获悉受众对哪类民生节目更感兴趣。而与此同时,栏目也与联通公司合作推出了4G流量优惠观看民生节目的套餐活动,它旨在吸引更多观众能够选择下载APP,了解民生类节目,同时购买联通流量服务,一举多得。这也是该栏目为长期黏着用户所采用的媒介融合操作设计,在丰富传播途径及内容的同时也将内容质量、传播手段高明化,希望实现民生节目内容深度与传播速度并重发展[12]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媒介融合时代大背景下,民生电视新闻节目需要改变,在满足社会科技高速发展需求的大前提下,它也希望通过媒介融合的多种渠道实现节目结构建设框架发展突破,实现内容丰富优化,结合多种途径提高节目质量,确保受众拥有更加良好的民生节目收视体验。

参考文献:

[1]王璐.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7,11(11):26.

[2]王海燕,赵永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与传播途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06):84.

[3]孟建,赵元珂.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国际新闻界2006(07):26-29+56.

[4]王佳.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路径研究[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3(7):300-302.

[5]童莉.媒介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为例[J].新闻世界,2016(11):25-29.

[6]史竹君.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民生新闻传播策略探析——以福州电视台《新闻110晚报》为例[J].东南传播,2015(6):13-17.

[7]王海燕,赵永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与传播途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6):84.

[8]吕思学.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和传播途径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8,025(13):92.

[9]吴蔚."新"媒体"新"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对策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20).

[10]胡凯.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之路——以《直播海南》为例[J].新闻战线,2018(12):116-117.

[11]徐晶.媒介融合时代民生新闻主持人角色新的定位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16):233-235.

[12]刘霦月.媒体融合背景下重庆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研究——以《天天630》为例[D].重庆工商大学,2016.

作者简介: 赵利洋,男,彝族,云南楚雄人,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与影视。
 
本站承诺
期刊ING做为负责任的论文代发服务提供商,会一如既往地诚信经营,任何情况都如实相告,绝不会为了成交而故意隐瞒、歪曲事实,“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涉及道德底线的原则问题,我们会永远坚持下去!!!

1、刊登您学术论文的期刊,一定是正刊,拒绝假刊、增刊、克隆刊、会议论文集,否则全额退款。

2、论文发表之后,一定能够在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数据库检索到您的论文,否则全额退款。(说明:您论文具体收录在哪些数据库,以所选期刊为准)

3、保证客户隐私,不倒卖客户信息,始终如一的服务态度,坚持售后到底。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服务与咨询